首页
>新闻资讯>文化园地>艺术天地
走向爱——读《一个人的朝圣》有感

   《一个人的朝圣》是英国剧作家乔伊斯·蕾秋的作品。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,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,随着阅读的深入,越发觉得精彩,发人深省,感慨万千,希望与朋友们分享。

  全书从60多岁的退休老人哈罗德收到一份昔日好友奎妮的来信开始讲述。奎妮与哈伦德已经有20年没有联系,在信上奎妮告诉哈罗德自己患上了癌症,将不久于人世,这封信是专门来和他道别的。看到信的那一刻,哈罗德非常吃惊,往事也随之涌上心头,他觉得应该为奎妮做点什么,为了让奎妮恢复健康或活得更久,他决定从所住的金斯布里奇徒步走到贝里克郡,全程600多公里。哈罗德没有告知妻子莫琳,没有携带生活必需品和徒步所需装备,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“裸走”,因为哈罗德坚信,只有这样才能对奎妮的健康有所帮助。在没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情况下,哈罗德耗时87天,成功走到了奎妮的疗养院,见到了奎妮最后一面。

  刚开始上路,哈罗德非常介意自己的外表和别人的眼光,中间也经历了几次动摇,但因为沿途陌生人、家人的鼓励、肯定而得以坚持,突然有一天,他似乎想明白了,开始享受以地为床、以天为被的惬意,并乐意接受别人有限的食物和帮助,同时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。徒步的过程,是哈罗德和妻子莫琳自我反思的过程,也是他们关系的修复过程,更是他们彼此心灵重建的过程。

  主人公哈罗德的童年并不快乐,导致他从小性格孤僻,不愿意同人打交道。他是个高大的男人,却一辈子弯着腰生活。他既无朋友,也无敌人,退休时如他所愿,连告别会也没有举行。哈罗德和他妻子莫林的生活自从儿子戴维自杀之后,再也没有开心过。莫林搬去了其他的房间,房子里拉起来厚厚的窗帘,夫妻之间越来越沉默。两个人都在惩罚自己,也都沉浸在失去儿子的痛苦之中。

  通过回忆,能很清晰地看到哈罗德命运的源起:父母不想要他,不教他怎么去爱,甚至不教他怎么表达出来。

  哈罗德带着残缺家庭打上的烙印,16岁便一个人生活。面对生活,他是被动而怯懦的。父母没有教给他爱,他只学会了沉默。他缩在自己的世界中,只在第一次遇见妻子莫琳时才勇敢地敞开自己。但初为人父的恐惧,却又把他打了回去。然而,一切的苦痛,都不曾改变他灵魂的底色,内心始终保持着正直与善良。

  是的,家庭是我们的起点。但以往的一切,都只是个开场引子。最终去向哪里,我们可以自由选择。原生家庭的痛,或许每个人都有。有的人就此被它掌控一生,有的人却挣扎着跳出轮回。

  哈罗德带着伤痛出发,却选择了走向爱。与其说他徒步走了600多公里,不如说他经历一个87天的心历路程。在一个人行走的路上,他更真切地看见了自己,承认自己的恐惧与软弱。他接纳了自己,原谅了所有人,这是他真正成长的开始。而妻子莫琳在这个过程中,也同样看见了自己,看见了丈夫。他们彼此重新敞开心扉,敞开怀抱。

  我问自己:究竟是什么,让哈罗德最终可以走出童年伤害的阴影,走向爱?

  这答案当然要留待大家读过这本书之后自己去解答。旅途中的哈罗德,不仅渐渐读懂了人生,学到了要追求最珍贵的亲情、爱情、友谊,懂得舍弃一些其他身外物,更学会了接纳自己,拒绝情景的不良影响。继而感悟到,“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,既需要谦逊,也需要勇气”。

  这一心路历程,被广泛地寄予读者群中,产生了绵绵回响。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